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台北道場佛學講座 「與佛同行 雲水自在」
2024-04-14
佛光山台北道場4月13日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暨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主講「與佛同行.雲水自在」,法師為近600位八關齋戒戒子及信眾講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提倡「佛說的、人要的、淨化的、善美的」的「人間佛教」,運用在學佛及行佛中達到「與佛同行.雲水自在」的境界。
彌蘭陀王曾問那先比丘:「佛陀在哪裡?」彌蘭陀王:「世尊已入無餘涅槃,所以找不到世尊,但還是能依法身而找到世尊。」滿謙法師引《華嚴經》云:「若人欲識佛境界,當淨其意如虛空」來說明佛陀在我們心裡、虛空裡、信仰裡,因法身即是生命能量,也是真如佛性。
「如何行佛?」法師引《華嚴經》卷46云:「一切諸佛為欲圓滿一切功德,盡未來劫修菩薩行,不生懈倦」。「行佛行」就是「菩薩行」,大師說:「行佛是佛陀的教義,行佛更是人間佛教的主旨,是圓滿菩薩道的必經之路。」佛光山藏經樓時教廣場的山門上,刻有「如來一代時教」字樣,大師希望佛弟子透過文字能契入佛陀本懷,重現如來一代時教。宗祖殿內石牆上刻有52幅「一筆字」,是大師一生行佛的次第,也是現代的菩薩52階位。
人間佛教有六個特性:「人間性、生活性、利他性、喜樂性、時代性、普濟性」,正如《華嚴經》〈淨行品〉中所說,對人間佛教修行深具意義,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佛法的修持,日日時時「當願眾生」,發廣大清淨善意,淨化心靈及世間。
大師的人生觀是「以退為進、以無為有、以眾為我、以空為樂」。滿謙法師表示若能效法大師無我弘法度眾的胸懷,即「人成即佛成」。直下承擔「我是佛」,實踐大師倡導的三好四給,自利利他、自度度他、自覺覺他,「以出世的思想,做入世的事業」,發揮生命正向能量,發菩提心、行菩薩道,以慈悲、菩提、般若幫助更多的人。
「常樂柔和忍辱法,安住慈悲喜捨中」,滿謙法師勉眾「自覺行佛」,以自覺的心,做一切清淨的行為,學習當人間菩薩,不忘初心,且將光明能量回向給世間,祝福所有大眾都能共生共榮,「與佛同行.雲水自在」!
彌蘭陀王曾問那先比丘:「佛陀在哪裡?」彌蘭陀王:「世尊已入無餘涅槃,所以找不到世尊,但還是能依法身而找到世尊。」滿謙法師引《華嚴經》云:「若人欲識佛境界,當淨其意如虛空」來說明佛陀在我們心裡、虛空裡、信仰裡,因法身即是生命能量,也是真如佛性。
「如何行佛?」法師引《華嚴經》卷46云:「一切諸佛為欲圓滿一切功德,盡未來劫修菩薩行,不生懈倦」。「行佛行」就是「菩薩行」,大師說:「行佛是佛陀的教義,行佛更是人間佛教的主旨,是圓滿菩薩道的必經之路。」佛光山藏經樓時教廣場的山門上,刻有「如來一代時教」字樣,大師希望佛弟子透過文字能契入佛陀本懷,重現如來一代時教。宗祖殿內石牆上刻有52幅「一筆字」,是大師一生行佛的次第,也是現代的菩薩52階位。
人間佛教有六個特性:「人間性、生活性、利他性、喜樂性、時代性、普濟性」,正如《華嚴經》〈淨行品〉中所說,對人間佛教修行深具意義,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佛法的修持,日日時時「當願眾生」,發廣大清淨善意,淨化心靈及世間。
大師的人生觀是「以退為進、以無為有、以眾為我、以空為樂」。滿謙法師表示若能效法大師無我弘法度眾的胸懷,即「人成即佛成」。直下承擔「我是佛」,實踐大師倡導的三好四給,自利利他、自度度他、自覺覺他,「以出世的思想,做入世的事業」,發揮生命正向能量,發菩提心、行菩薩道,以慈悲、菩提、般若幫助更多的人。
「常樂柔和忍辱法,安住慈悲喜捨中」,滿謙法師勉眾「自覺行佛」,以自覺的心,做一切清淨的行為,學習當人間菩薩,不忘初心,且將光明能量回向給世間,祝福所有大眾都能共生共榮,「與佛同行.雲水自在」!
最新消息
邁阿密佛光山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交流
2025-10-05紐約協會慶雙十 蔬食推廣展現人間佛教精神
2025-10-05永和學舍信仰傳承 重陽敬老三代喜同堂
2025-10-05中秋草地音樂會 月光、音樂、蔬食交織
2025-10-05法寶寺攜手新竹市府VEGRUN 三代喜同堂推進城市健康
2025-10-052025亞太區童軍訓練人員訓練班 陽明山開跑
2025-10-05慈恩寺暨佛光會員投入救災 發揮大愛助災民應急
2025-10-05北卡佛光山迎布拉格堡軍人 文化體驗佛教人文精神
2025-10-05覺青社自發性加入鏟子超人行列 實踐三好精神
2025-10-05金光明寺健康講座 以自覺力觀照身心
2025-10-05
相
關
消
息